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聽到過這樣的話語:不聽話就把你賣了、賣了你就沒小孩啦、我可以再生一個。這些話就是平時小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對他們說的話。
但是這些話從父母的角度考慮是想恐嚇一下孩子,讓孩子聽話,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想,可能就會產生一些恐懼感了。
還有一些更常見的話語,如「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趕快睡覺,不睡妖怪就來抓你」、「再不聽話我就抓你去打針」、「再哭我就把你扔在這裡」等等。
很大的一部分家長都喜歡這樣的恐嚇式教育,而且百試不厭,雖然說這樣的教育方法可能會有一些用處,但同時這樣的教育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1、安全感缺失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不睡覺的時候都特別喜歡用這樣的話來恐嚇孩子睡覺:「快點睡覺,不然就會被鬼抓取了,鬼就愛抓晚上不睡覺的小孩。」雖然說這些話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再管用了,但是在孩童時期的這種恐懼心理將會時刻伴隨著孩子。
相信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會有一種孤獨感,其實這也是由於這些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聽到父母說類似於不要他們的話語,導致孩子長大之後缺乏安全感。2、誤導認知曾有一條熱搜微博總結了很多人在童年時的四大陰影:拿針管扎孩子的醫生、收廢品順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裡吃孩子的妖怪、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這幾個都是很多人在小的時候聽父母講過的恐嚇故事。
然而不管是醫生還是警察更甚至於是收廢品的老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尊敬的人,如果從小就給孩子講這樣的恐嚇故事,可能就會讓孩子對這些人物產生一些不好的印象,會對這些角色產生誤會,同時也會誤導孩子的認知。
3、透支信任其實很多時候,家長的恐嚇都是通過捏造誇大事實來完成的。小的時候由於認知水平低,而且很容易相信父母的話,所以孩子們對於這些恐嚇故事都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認知水平提高了,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去對這些事情進行尋找正確答案時,他們便會知道,原來小的時候聽到的這些話都是爸爸媽媽騙人的。
如果在孩子長大之後,父母還在以同樣的戲碼來危威脅孩子的話,可能就讓孩子們對家長的勸言警告產生免疫,甚至以後當家長在正經嚴肅地教導、傳授經驗時,孩子仍然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可以相信的。
其實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要用恐嚇式的方法,這些辦法同樣可以替代恐嚇:1、自己承擔後果當孩子不吃飯的時候,父母別恐嚇別責備,告訴他們,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吃掉這些飯的話就收掉了,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原來自己不吃飯,爸媽也不會追著自己喂,但是如果不吃的話自己肯定會餓肚子。
這樣的話 孩子可能就會立馬把飯吃掉。這個方法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做錯事的後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2、耐心引導很多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都特別鬧騰,這時候,父母就可以給他們講一些小故事,在房間里放一盞小燈,讓孩子有安全感了以後可能會更加的容易睡覺。
如果碰到孩子非要買玩具時,父母可以先引導孩子去做一些自己設定的任務,如果孩子完成了的話,可以給孩子買玩具。
3、忌誇大其詞教會孩子如何去保護好自己是家長們必須要給孩子上的一堂課,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絕對不是以誇大的說法去恐嚇孩子。
比如說:孩子總是不聽阻撓要去觸碰開水,這時候,父母就可以準備一杯不足以燙傷但又能讓孩子產生不適的水讓他們觸碰一次,這樣做的效果絕對要比恐嚇他們好。
其實小朋友都是很敏感的,他們對於社會的這些認知最早都是來自於父母,儘管說,父母恐嚇的教育方法可能在短時間內確實有效,但是父母要明白:教育的目的並不在於純粹地讓孩子聽從。而且父母過度的威脅恐嚇可能會換來一個膽小懦弱,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父母切忌因為圖一時之便讓孩子的幼小心靈產生裂痕。
「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在這裡」,中國的「恐嚇式教育」害了多少娃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聽到過這樣的話語:不聽話就把你賣了、賣了你就沒小孩啦、我可以再生一個。這些話就是平時小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對他們說的話。
但是這些話從父母的角度考慮是想恐嚇一下孩子,讓孩子聽話,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想,可能就會產生一些恐懼感了。
還有一些更常見的話語,如「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趕快睡覺,不睡妖怪就來抓你」、「再不聽話我就抓你去打針」、「再哭我就把你扔在這裡」等等。
很大的一部分家長都喜歡這樣的恐嚇式教育,而且百試不厭,雖然說這樣的教育方法可能會有一些用處,但同時這樣的教育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
1、安全感缺失
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不睡覺的時候都特別喜歡用這樣的話來恐嚇孩子睡覺:「快點睡覺,不然就會被鬼抓取了,鬼就愛抓晚上不睡覺的小孩。」雖然說這些話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再管用了,但是在孩童時期的這種恐懼心理將會時刻伴隨著孩子。
相信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會有一種孤獨感,其實這也是由於這些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聽到父母說類似於不要他們的話語,導致孩子長大之後缺乏安全感。
2、誤導認知
曾有一條熱搜微博總結了很多人在童年時的四大陰影:拿針管扎孩子的醫生、收廢品順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裡吃孩子的妖怪、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這幾個都是很多人在小的時候聽父母講過的恐嚇故事。
然而不管是醫生還是警察更甚至於是收廢品的老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尊敬的人,如果從小就給孩子講這樣的恐嚇故事,可能就會讓孩子對這些人物產生一些不好的印象,會對這些角色產生誤會,同時也會誤導孩子的認知。
3、透支信任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的恐嚇都是通過捏造誇大事實來完成的。小的時候由於認知水平低,而且很容易相信父母的話,所以孩子們對於這些恐嚇故事都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認知水平提高了,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去對這些事情進行尋找正確答案時,他們便會知道,原來小的時候聽到的這些話都是爸爸媽媽騙人的。
如果在孩子長大之後,父母還在以同樣的戲碼來危威脅孩子的話,可能就讓孩子們對家長的勸言警告產生免疫,甚至以後當家長在正經嚴肅地教導、傳授經驗時,孩子仍然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可以相信的。
其實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要用恐嚇式的方法,這些辦法同樣可以替代恐嚇:
1、自己承擔後果
當孩子不吃飯的時候,父母別恐嚇別責備,告訴他們,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吃掉這些飯的話就收掉了,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原來自己不吃飯,爸媽也不會追著自己喂,但是如果不吃的話自己肯定會餓肚子。
這樣的話 孩子可能就會立馬把飯吃掉。這個方法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做錯事的後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耐心引導
很多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都特別鬧騰,這時候,父母就可以給他們講一些小故事,在房間里放一盞小燈,讓孩子有安全感了以後可能會更加的容易睡覺。
如果碰到孩子非要買玩具時,父母可以先引導孩子去做一些自己設定的任務,如果孩子完成了的話,可以給孩子買玩具。
3、忌誇大其詞
教會孩子如何去保護好自己是家長們必須要給孩子上的一堂課,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絕對不是以誇大的說法去恐嚇孩子。
比如說:孩子總是不聽阻撓要去觸碰開水,這時候,父母就可以準備一杯不足以燙傷但又能讓孩子產生不適的水讓他們觸碰一次,這樣做的效果絕對要比恐嚇他們好。
其實小朋友都是很敏感的,他們對於社會的這些認知最早都是來自於父母,儘管說,父母恐嚇的教育方法可能在短時間內確實有效,但是父母要明白:教育的目的並不在於純粹地讓孩子聽從。而且父母過度的威脅恐嚇可能會換來一個膽小懦弱,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父母切忌因為圖一時之便讓孩子的幼小心靈產生裂痕。